叮咚音频黑五来袭:今年软件最划算的折扣,错过再等一年!

Manley 年度最大活动,总裁亲自来华签售

续写传奇性能:Sennheiser MD 421 Kompakt 紧凑版全能麦克风评测

Alctron MP73EQV2 麦克风放大器 / 通道条评测:重现 Neve1073 的传奇声音

Ample Sound 发布「鼓-风雷」音源

Midifan 跟两位 Shure 产品专家畅谈了舒尔话筒和耳机的进化历程

musiXboy 添加于 2016-11-11 ·

分享到微信

共有 1 条评论


Matt Engstrom是Shure高级品类总监,1998年加入Shure至今负责开发了很多耳机类产品,目前除了耳机也负责话筒产品。而Sean Sullivan则是Shure高级产品经理,在Shure公司任职更是超过了十年时间,帮助开发了Shure全部的入耳式耳机产品,包括最新的KSE1500和SHA900。

这次采访也是用iPhone 7 Plus连接Shure MOTIV MV88来录的,不过使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iPhone的保护套可能会挡住lightning接口导致MV88插不紧,所以录音师或者记者还真得选个合适的保护套才行。


Shure MOTIV MV88

首先,今年是Shure SM58发布50年的周年纪念,如果我请你再说出一个产品,一直没有更新产品型号,而持续销售了50年依然经久不衰,估计你也是想不出第二个了,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SM58的。

musiXboy @ Midifan:在当初开发SM58的时候,你们是否想到了这是一个可以有着超过50年生命力的产品?是什么原因让SM58经久不衰?

Matt Engstrom @ Shure:在这50年里我们一直持续的改进产品,包括生产制造的过程以便生产处更多且更耐用的SM58;我们改进了双段式的滤波器;振膜也做了大量改进以便获得更长的寿命,即便在机械振动和湿度大的时候也可以正常使用。


二位Shure产品专家面前的正是SM58五十周年限量纪念版和全新的KSM8 Dualdyne

但是从1966到今天,SM58的声音是绝对完全一样的,但我们改进了耐久度,让它可以承受各种奇怪的用法,这样用户可以使用更长更久的时间。这些改动都是为了增强耐久度和坚固度,而没有改变声音。

然而Shure并没有准备站在SM58这个功劳簿上吃50年甚至更久时间,他们在今年年初的NAMM SHOW发布了全新的次时代动圈话筒KSM8 Dualdyne。我十分有幸也亲临了发布会现场。

musiXboy @ Midifan:KSM8 Dualdyne的出现是要替代SM58,还是要创造另外一个传奇?

Matt Engstrom @ Shure:我们绝对剑指另外一个传奇。但KSM8并非我们第一次要做点跟SM58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我们在80年代设计的BETA 58,我们想让自己的话筒随着音乐一起进化。因为1966年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超大的地板返送音箱,你就不会遇到那种声反馈问题。SM58有着非常完美的心形指向性可以阻挡来自观众的噪音。但是到了80年代我们有了超大的地板返送音箱,所以我们就需要超心指向性了,还需要可以更好的阻挡两侧的声音。

所以BETA 58是我们第一次试图改进SM58的尝试。并不是说要终结SM58或者替代它,而是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做出一些改进。BETA 58对高频有着更好的响应。

另外我们还做了电容话筒,也就是最初的SM85,因为电容话筒有着更平滑的频响,后来我们还做了SM87,以及改进的BETA 87,这些都不是为了要替代SM58。

而对于KSM8,我们觉得有必要完全重新设计了,尤其是针对新的演唱方式。你应该知道近讲效应吧?歌手距离话筒越近,低频就越多;反之距离话筒越远,低频就越衰减的多。这个事又好又不好。大部分人喜欢近讲效应带来的声音,带来很好的结果。而对于广播电视的直播,歌手不能距离话筒太近,即便他们来回来去移动声音也最好保持一致。所以KSM8的双振膜技术可以让频响保持一致,即便你来回移动也不会变。这对于动圈话筒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电容话筒已经有双振膜的了,但是动圈还没有。双振膜动圈话筒的挑战在于尺寸,你必须用很大的结构,还需要处理手持的噪音。所以它不是要替代SM58,而是说要针对高端用户的需求提供其它话筒都比不了的更稳定的声音。

广播电视和演出都需要更好的话筒,所以我们这次不是在SM58的基础上改进了,SM58还是SM58,我们留给喜欢它的人们。我们则是将电容话筒上的优势拿到动圈话筒上来。

既然话筒是随着大家的需求改变的,那就不得不说到Shure去年发布的MOTIV系列适合移动使用的话筒了。

musiXboy @ Midifan:做一个iOS话筒是很简单的,但MOTIV系列却显得与众不同。你觉得MOTIV系列话筒最大的特点在哪里?你们听过的用MOTIV录过的最酷的声音是什么?

Matt Engstrom @ Shure:MOTIV系列最重要的就是内部的DSP,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简单易用的MOTIV应用来让你进行控制。不过MOTIV应用里是没有DSP的,所有DSP都在MOTIV话筒产品里,所以你可以用均衡、压缩、限制器等等,这是MOTIV最大的一个突破。

第二个则是数字接口,MV88就只有lightning接口,它直接插入到手机上。而MV5、MVi和MV51除了支持iOS设备的lightning接口以外也可以连接USB接口。所以支持任何用户想使用的设备,包括Android手机,只要你升级到最新的系统即可。年轻一代想随时随地用手机创作视频、而且还要直接直播出去。所以MOTIV非常适合他们,带给他们最好的声音品质和便携性。

大部分手机都有高清视频播放和高清屏幕,却没有高清音频,所以我们希望MOTIV可以为高清视频提供相应的高清音频。

至于你说我听过的最酷的MOTIV录制的声音,好难选择出一个啊。我们有个在纽约的代言艺人,走到地铁里,带着一大箱子的乐器,打开之后箱子还可以变成鼓,就成为了一个人的乐队,在地铁的候车大厅里演奏,声音听起来非常棒!

MOTIV刚刚发布的时候,有个日本的声音设计师带着它走到各种自然场景里,将录制的声音片段剪辑成了一个小电影。

Shure签约了全球很多音乐人,他们都会有各种演出。以前我们跟着他们去看演出,用手机摄像的时候声音都很糟糕。有了MOTIV之后你实在不敢相信声音录的是这么好,所以画面和声音都高清了!

对于我个人也是喜欢用MOTIV录制各种自然声音,比如海浪。因为MV88的立体声场非常宽,你可以听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

Sean Sullivan @ Shure:我喜欢用MOTIV录原声乐器演出,声音非常自然,可以捕捉到环境和音乐,戴上耳机就感觉乐手在你面前。

说了这么多话筒的话题了,我们最后来说说耳机。Shure的入耳耳机自然是尽人皆知,但他们去年也搞了个更大的新闻:便携式的静电隔音耳机系统KSE1500。

musiXboy @ Midifan:你们最初是怎么想到要把静电系统做成耳塞式耳机这么小体积的形式呢?

Sean Sullivan @ Shure:Shure做话筒已经很多年了,得有个70多年了吧?小振膜、紧凑型的电路等等我们都做。耳机其实就是个小型的传声器,话筒也是传声器只不过反过来了。而电容话筒的核心呢,反过来说就是个小型静电式的喇叭。我们Shure的工程师善于制作小型电容话筒,那么小喇叭就可以看做是反过来的电容话筒。于是有一天一个高级工程师过来跟我说,来听听新鲜的不一样的东西。第一次听的时候感觉还好。两周后他修复了一些问题,再拿来给我听,简直棒极了!我们花了8年时间来获得最棒的电容话筒声音,现在我们要把它反过来做。


Shure KSE1500静电耳机

最初的第一个原型产品体积巨大,各种线缆、电容、电阻,需要让两个人拿着,同时我使劲撑开自己的耳朵才能塞的进去。实际上将电容话筒反过来做并不容易,电容话筒是将非常大的声音能量转成很小的电能,而放过来做的静电耳机则是要把很小的电能转成很大的声能,所以对振膜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

静电耳机技术需要200V非常高的电压,而振膜几乎是轻到忽略不计。如果你伸手把它扔到地上,就好像一片羽毛需要花费好久好久才能飘到地上一样。所以这就是个巨大的挑战了,需要充200伏的电。然后你还有2个金属片,之间非常接近但又没有接触上,他们之间充电正负200V的声音信号,它们接近到可以创造出一个静电场来,振膜就在这个静电场中间,随着静电场的变化让振膜移动,因为振膜非常之轻薄所以可以移动的非常之快,比动圈驱动的可快多了,比我们已经非常出色的SE46和SE535还快。


Shure KSE1500静电耳机

静电耳机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耳机,就是因为振膜可以移动的非常之快。我们既然有小振膜和电容话筒技术,那么我们何不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反过来做?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想法。其中最大的一个难点并不在于如何将振膜和两个金属片做好,而是它们之间的距离,它们之间必须保持在1/2000英寸(0.0127毫米),大概是头发直径的一半。在这么小的距离里振膜还必须移动,而且不能碰到金属片。我们足足花了八年来解决生产、技术的问题。第二代的原型机生产出来我一听,就知道我是听到了世界上最棒的耳机的声音了!

那么接下来则是要让它可以在更持久的使用,更好看,更适合批量生产的前提下,不会影响到完美的声音。最初我们只是设计了一个模拟的放大器来驱动耳机,但8年的开发过程中世界经历了很多变化,iPhone、Android、流媒体逐渐兴起,所以我们加入了数字化的播放形式。另外SE846允许用户更换导管来自定义高频响应,我们也想让更高端的耳机具备自定义功能,所以我们加入了四段参量均衡,非常清晰的均衡器,从数字输入到DSP再到输出,设计的目标都是要追求绝对的纯净,低噪。

Matt Engstrom @ Shure:8年后的成品,跟我们8年前从巨大的原型机听到的声音品质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声音比以前更大声,电池寿命更长,更便携,不会有系统底噪,开大声也不会失真。Shure作为一家专业话筒厂商,必须保证自己的话筒可以让用户捕捉最真实的声音,对于耳机也是,我们必须保证让用户听到最准确的声音,因为它从技术上没有任何妥协。不过每个人的耳朵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加入了均衡器让你可以调整到最适合自己耳朵的声音。我们可以获得黄金频响,但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通过参量均衡调节。

musiXboy @ Midifan:那么在开发 KSE1500 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个最难以逾越的困难呢?

Matt Engstrom @ Shure:你肯定想象不到,是线材!

Sean Sullivan @ Shure:没错,线材是最困难的。通常其他的静电耳机都是使用带状线,而不是传统的可以弯曲缠绕的线,才能保证电容降到最低。我之前说过两个不停充电的金属片互相不能碰到,所以电流是没有回路的。所以静电场是唯一从驱动单元吸收能量的,电池的能量几乎99%都被线缆给吸收了,所以线缆越长,你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可用时间就越少。但我们必须为入耳耳机开发出可以弯曲的线因为你必须把线从上面绕过自己的耳朵,所以线缆必须非常耐用又有很低的电容。

我们找了全世界最顶级的各种线材厂商让他们做出我们可以用的线材,他们看到我们的需求之后都说『不可能啊』。结果我们不得不自己找供应商自己做线缆,这就花了我们两年半的时间来做线缆。当我们做出合适的线缆之后,我们又作了很多可用性测试,失败了很多次,才终于开发出了现在这个舒服的、好看的、性能参数达标又不易损坏持久耐用的线缆。这绝对是开发过程中最难的一关!

Matt Engstrom @ Shure:如果你无法将耳机放大器的声音原封不动的精确的传递到耳机,那么结果只能是失败,外人无法理解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是多么的惊险多么的担忧,还好我们最终成功了!

Sean Sullivan @ Shure:如果我们花了7年时间,耗费了这么多工程师的心血,最后却因为一根线材无法发布产品,我绝对要大哭一场!


Shure新品全家福

Matt Engstrom @ Shure:其实我们的产品开发也是随着时代在跟进的。最初我们开发KSE1500的目的是为了给乐手提供最精确的舞台监听,因为在开发之初的2007年还没有高端便携音频播放器的市场。但后来市场变了,我们的机遇也变了,人们需要高端的便携音频播放器而不只是舞台监听。这也类似SM58的故事,1966年发布的SM58本来是针对广电录音棚录音的(SM就是Studio Microphones的缩写),我们压根没想到它变成了摇滚舞台上的必备话筒。只要你做好一个产品,它在任何场合都会闪光,而不仅是最初设想的使用场景,Shure的很多产品都是这样诞生又经历发展的。


我(musiXboy)和Shure二位产品专家

文章出处 http://www.midifan.co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