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曲中融合真实与虚拟乐器
编:Joe Albano
翻译:3asic
现今一些听上去像是一组真正乐器演奏的编曲,其实非常依赖采样虚拟乐器。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多的小型工作室,以及自给自足的艺术家的崛起,代表着去实录所有的乐器部分,尤其是在面积较小、隔音不够完善等等条件不足的录音室环境中,即使实录是最有音乐性的方式,但使用虚拟乐器仍然是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鼓组是最先一批被虚拟乐器代替的部分,但如今管弦组也是能经常被虚拟乐器轻松的模拟出来了。
现今的虚拟乐器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以假乱真”,但完全靠虚拟乐器实现的编曲经常有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比如采样弦乐组和木管组经常会让人觉得缺失一些现场演奏的真实性。为了改善这点,很多作曲家和编曲人会至少在整个编曲中实录一两组真实的乐器的表演,与虚拟乐器叠加在一起,不让所有的声音都是虚拟乐器。电影电视配乐人已经这么做了好多年——他们并不宽裕的制作周期和紧张的截稿日让他们不可能把所有轨道都采用实录的手段完成,所以他们只把一些曲目中的最重要的乐器元素拿出来实录,让它们听起来更加真实、人性化。聆听者的耳朵会下意识的被这些轻微的真实的元素所吸引,这些微小的元素对于整体的声音听感会造成非常大的改变。
那么以下是我们提供的几项简单的关于如何把真实的演奏和虚拟乐器的声音结合的技巧。
寻找“人声”
在大多数的流行音乐里,主唱的声音一般被当作是最重要的一件非虚拟的乐器。就算在一首非常工整、机械的,每项元素都完全被量化编排的曲目中,自然松弛的人声表演会让整首歌拥有人性化的点睛之笔。
人声可以被当作让编曲听上去更加人性化的重要手段
所以,如果想要让人声听上去更加自然,那么可以不要过量的使用音高修正和时值修正的插件。这些工具会抹去原本录音中自然的不完美之处,所以如果你需要人性化的人声轨道,那么就不要过度修复这些瑕疵,否则修复之后的人声听上去会非常的不自然。当然,在某些音乐风格中,你可能会需要整首歌,包括人声轨道,听上去都是机械化的声音,但我之前提到的方法是比较适用于听上去比较有现场感的音乐风格。
丰富它们
时至今日,一条编排的非常好的鼓组轨道一般来说听上去和真实录混出来的录音没有什么可以明显辨别出来的区别,尤其是在用手(比如电鼓、打击垫或者键盘上)在较好的虚拟采样鼓组上演奏出来的情况下。我们假设面前的虚拟鼓组轨道并没有被 100% 的量化,那么目前市面上最好的虚拟鼓组插件是可以提供足够的细节变化,让声音听起来自然、充满动态的。但一般来说,虚拟鼓组的弱项在于镲片的声音上。
很多虚拟编排的鼓组相比于真实的鼓手来说会更少的用到开镲的声音。有时是因为虚拟鼓组的开镲声音并没有真实鼓组的那种声音上细微的变化;而有时则是因为编曲人并没有用鼓手的思维去编排这些鼓组轨道。经常在鼓组中穿插着叠加一些开镲的声音,尤其是在间奏的前后叠加上开镲,会让歌曲增加一些好听的松弛感。
踩镲同样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弱点。真正的鼓手在演奏时,即使只是保持一个简单的节奏型,也会在踩镲上下意识的产生的很多细微变化的声音特征。比如,在下意识的踩拍子的时候,他们会用左脚轻微的改变踩镲的压力,会让踩镲的声音特征跟着节拍的强弱产生细微的区别;同时在歌曲的情绪强弱的不同部分,也会下意识的通过改变踩镲的压力来改变音色的强弱。
一些微小的踩镲调整通常会让整个虚拟鼓组听起来更好
大多数的虚拟鼓组的踩镲部分并没有做到那么细节的程度,可能是因为录制的采样数量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设计虚拟鼓组的程序员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声音变化。就算时间空间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让一个鼓手跟着录一段踩镲的声音叠加在虚拟鼓组之上,可以显著的改善虚拟鼓组的音乐性。大多数的虚拟鼓组的踩镲部分都可以被很简单的静音,被这些真实的声音替换。这些真实的、现场
感的声音元素会让一个原先听上去有点呆呆的节奏声音听上去更加的有生命力。“沙沙”作响
另外一个可以被提到的地方就是其它的打击乐元素了。很多虚拟的铃鼓、沙锤、砂铃等都不会大方的包含很多种不同的细微区别的分别采样,所以这部分最好也是找一些真实的乐手来实录会比较好。
打击乐器的声音特性会因为乐手的演奏手法发生改变很多编曲都会用到轻微的打击乐节奏铺底,一般用来创造一些额外的节奏性的变化。这些打击乐元素一般不会像鼓组那样占据主要的声音体积,所以实录这些部分也可以在很小的房间里完成。这些录制出来的轨道用来铺底,就算原先的节奏部分听上去有点呆,也可以让整体听上去有松弛的人性化感觉。
铜管时间
因为现在的虚拟铜管乐器中大多数都包含了一些特殊演奏法(比如滑音、吐音、颤音等等),甚至有的还包含一些技巧型的独特的乐句,所以虚拟铜管的声音质量已经比数年前要优秀很多了。但是大多数时候,当你听到一段虚拟铜管的演奏,还是会觉得听起来会有一些比较不自然的感觉。最容易听出来的一种是“齐奏”预制(提前
叠加好的所有铜管乐器),所有的声音都过于的整齐化一,听起来完全没有真实演奏中每个乐器之间的微小区别。
只消一轨实录元素,虚拟铜管也能听上去更真实
分别使用虚拟乐器单独演奏铜管组的每一个乐器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个情况,但如果在其中叠上一轨真实的铜管吹奏,可以更大程度提升整体的真实感。叠加之后听上去的效果会自然而然多出很多个性化的小细节,同时如果这个单独实录的轨道与别的部分在音量上平衡得很好,那么多出的这些微小的时值差异会让整体的声音听起来更加宽松、有生命力。
“弦”论
同样的,虚拟弦乐也可以用之前提到的处理铜管的方式来进行优化。大多数时候,弦乐组会使用一个整合好的虚拟弦乐组预制来进行制作,但是这种方式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缺失声音细节变化的问题。和之前一样,也可以通过单独的演奏不同的乐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这样会比较耗时耗力。同样,叠加一轨实录的弦乐元素也是更好的选择。
理论上来说,由于目前的技术发展,大部分现代宿主都不限制轨道数量,你可以雇佣,比如说一个小提琴手,让他/她一遍又一遍的演奏一段乐句,把它们都叠加起来,就能创造出一段真实的
齐奏的演奏片段(适当的进行一些均衡调整可能会更好)。但是这样可能太费时费力,比较经济的方法就是在虚拟乐器上叠加数轨真实乐器演奏,就已经能创造出很好的声音效果了。
多重叠加的独奏弦乐部分可以让齐奏听起来更人性
老生常谈一遍,如果一些真实的乐器演奏能够用很轻微的比例融合在虚拟乐器的声音之中(比如放在立体声声场中的某处),那么整个合奏会听起来更加自然。单独的实录乐句叠加会帮助改善使用虚拟乐器不可避免会发生的不自然、过于完美的虚拟演奏所产生的紧张感。同样的技法也可以被用在虚拟和声轨道中:一些实录的“哦”、“啊”唱段,用很轻微的比例融合进原先的虚拟和声轨道中,就可以让整体的听感更加人性化。
走向真实
掉进完全使用优秀的虚拟乐器的“蜜罐”中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用一些聪明的解决方法,比如混合一些更加真实的实录片段,平衡这些数字虚拟技术的不自然感。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数字化,但是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就只是那么一些真实的人的感觉而已。
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
2020-02-28
匿名
真棒嘿~~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