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我们为了什么而音乐──一个普通美国音乐人的生活
采访:Digimonk
被访:Jon Gillespie
Jon的背景简介:喜欢做world music,从中一分钱未赚到,但多年来坚持不懈,平时在Sweetwater(美国最大的在线乐器店之一)卖设备,兼职管理一个不大不小的棚。业余时间做了一个音乐世界地图网站:www.dreamrodeo.com
做音乐、赚钱、养活自己,恐怕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除开音乐,我们大多数人和所有其他公民一样。在电视机框框外面,有多少人可以完全养活自己甚至超越小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个普通美国同行的音乐生活,或许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或者说这个所谓的“音乐产业”多一份了解。既然这东西不赚钱,甚至靠它养活自己都很累,那么我们为啥还做音乐呢?因为快乐么?
Jon Gillespie是我偶然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热爱音乐并且从事音乐相关的事情。老大不小,也没出头,但依然热切。他的故事和生活非常普通,然而正式这份“普通”让我肃然起敬。关于他的故事,您可以去我的博客一观:(或者可以直接看下去,也是很有意思的)
http://web.me.com/bspstudio/DigimonkSoundLab/Blog/Entries/2011/7/23_Image_of_sound.html
很多朋友在看了我这份莫名感慨之后,来问我关于Jon的故事。于是我征求了Jon,是否愿意把他的故事和他的音乐分享給大家。因为第一次做采访,很是生疏。若显得愤青或者沉重,您老担待或者关闭此页即可。为了让语句显得更生活化一些,我尽量用了中式表达,而不是翻译体表达。如果您觉得不够严肃,也请见谅。以下是我采访他的内容。
1. 您今年到底多大了?在这个所谓“音乐产业”圈里做音乐搞制作有多久了?
Jon: 我其实岁数不小了,62年生的。都奔49啦!这岁数还要去抢摇滚明星的位置,显然不太理智哈!所以就有了Dream Rodeo这个网站和相关的音乐。我如果跑到很多照片、海报啥的前面,估计没人会看的。网站里的那些歌手照片啥的显然要比我有吸引力!
我从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玩乐器了。我第一个录音是用我爸的HiFi器材折腾的,那时候在上初中。后来在Wheanton音乐学院学作曲,那时候学了音频制作。80年代那会儿,开盘带和磁带录音都算高科技了!如果还会编辑,那已经属于牛的没边了。
我是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从1992年开始建立自己的录音棚。一开始用的是ADAT磁带机录,用键盘里的音序器做。到了90年代后期,开始尝试用基于电脑的工作站做东西,从此再也没回过头去留恋一番。
98年开始,我的录音棚才算“全职”运行了。但其实一直到2007年年中的时候,我才算真正拥有这个能够全天后工作的棚。那年正好我去了Sweetwater大学(Sweetwater自己办的学校)学习音乐技术课程。所以也有点尴尬,棚是我的了,但是我自己变成“兼职”的了。
2. 我知道您白天是在Sweetwater上班,你喜不喜欢这份工作?除了工资待遇,你从这份工作里还能有别的收获或者回报么?
Jon: 是啊,我每周要給Sweetwater打工55小时。其实只要干满43小时就可以了,但是我通常会自愿加班。另外每周还有15小时給一个棚当工程师,还兼一些管理的事情。其余时间就是給我的Dream Rodeo这档子事了。
上班时间么,有些事情挺好玩的,有些就那个啥了…。我不太喜欢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我这人属于那种遇到事情慢慢炖的。如果工作节奏太快或者压力太大,那这人做事情绝对慢不下来的。这样不太适合我的性格。
要说我在Sweetwater喜欢啥的话…,就是那里的人了!我在那里销售部滴干活,那里的人都和我一样,比较喜欢关心客户,是处于真心的。我们自己也和那些顾客其实一样的啦,如果能帮到他们甚至他们的音乐,那是最好了。这单位还算非常不错了,对员工也相当关心,所以我们也会主动去关心的客户。这种氛围是我在Sweetwater里喜欢的。
很多顾客后来都和我们成了哥们,甚至很多人我们都没见过面,一直都是邮件联系的,比如说老杨(是说我),经常聊一些设备、音乐啥的,这多好啊!有个顾客很有意思,他是日本的,也是买设备时候交了朋友,相当铁的哥们,他最近举家搬到美国来了,居然离我家老近了,才几小时的路!我们现在经常碰头来着。
这里要说一下哈,Sweetwater刚进去的时候,无论你之前的经验多少,都必须去他们办的那个大学学习满仨月。就算你之前多牛,甚至是个腕啥的,也得去接受再教育。他们管那儿叫“大学”,其实主要是让你过去熟悉所有器材和系统的,是个学音乐技术的好地方,都很实用。这还不算,我们这些做销售的,每周至少还要过去三小时接受持续性的常规培训。
当然,除此以外,我们通常还有一些额外的好处。我们有机会从厂商那里用很低的价格拿到一些器材,运气好的时候还有免费的送。这个绝对帮了我大忙。比如说自打进了Sweetwater之后,我自己工作室的设备系统很快就改头换面了。
3. 从您网站上看,您的音乐简直就是一副音乐世界地图。这主意从哪儿想出来的?而且,你有张中国题材的专辑里,居然连歌词和歌手都是中国的,你从哪儿搞来的?您头一次告诉我的时候,我当时就跳起来了,这主意太绝了!因为我也超级喜欢World Music。
Jon: 我在大学的时候,作曲专业课里面有一门叫做“民族音乐学”(Ethomusicology)的,那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那时候我就在想,其实音乐这种东西从一开始就是不断融合的,是随着文化融合而变迁的,音乐本身就是个大熔炉么,所以我是不是也应该搞点这种东西,后来就一直没收住。
我住的地方属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部分,这地方要找些歌手实在非常难。这周围的文化不是很多样化,来自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在这里就显得比较突兀了。一开始,我遇到的几个歌手都是来用我的棚录点东西的,他们唱歌所用的语言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后来我们就合作了。之后我就去一些公共场合,如果发现有人操不同语言的,就上去和人家套近乎,问人家会不会唱歌。有时候这招还挺管用的,但毕竟这种几率很低。有一回在报纸上可能到一个日本的雕塑家,然后我就給她写邮件联系,后来她就出现在我的那张日本主题的专辑里了。有时候我也会直接通过电话黄叶去找人,比如说有哪帮人在搞一些很民族化的聚会或者活动啥的,我就凑过去扎人堆里找能唱歌的。居然有一次被我抓到一个缅甸的,于是就有了一个关于缅甸主题的专辑。还有个歌手,本来是我在Sweetwater上班时候的顾客,他来我这里买了一些录音设备,还要我发货到韩国去,于是就被我抓来唱了几首。
通常,我是让歌手帮忙找来一些素材。我显然没有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了解,他们推荐的通常会比我了解到的资料更丰富也更贴近原来的文化概念。
啊,对了,那张中国主题的专辑在这里可以听: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china
4. 我知道美国有很多音乐人其实都是兼职做音乐,做地很认真,一不小心还以为是职业的。您是自己一个人做音乐做制作么?有没有合作团队或者乐队一起做?你唱片里的那些乐手歌手啥的都是全职做音乐的还是兼职?或者你是付钱給他们的?
Jon: 有一张专辑基本只有我自己一个,除了几个歌手和演奏特别乐器的朋友(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special-guests )。但是绝大部分专辑里,都是我自己演奏大部分乐器。有时候我必须要找一些乐手来帮忙的,当然是算我付钱給人家。这些人有些是职业的,有些是兼职搞音乐的。所有的编曲、制作、录音、混音甚至最后的母带处理都是我自己干。乐器方面主要是一些长笛和大提琴,有时候还有一些吉他声部,我只好请更专业的人来录,毕竟人家比我玩得好。这种情况只好我自己掏腰包的。
5. 我发现您几乎所有的音乐都是用了很多录音的。这些录音是在你自己家里工作室录的还是跑外面租棚录?这样的录音在美国贵不贵,可以介绍以下么?
Jon: 是啊,基本上每首歌平均算都要在棚里录至少15小时,最长的一次好像是…前后花了40小时,最短的一次我记得也有6个多小时。
录音耗时最长的是这首: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y-song-notes-greece-i-parthenos。
耗时最短的应该是这个: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y-song-notes-usa-rock-of-ages
从我自己有了棚之后,基本上都是在我自己这里录的,除非我找来的人大小是个腕,比如说Bakhiti Khumalo(他在Paul Simon的Graceland专辑里是贝司手),那回他是在纽约給我录的。还有一次是个肯尼亚的鼓手,他是在非洲帮我录的,录完之后把东西发給我。
我每周去上班15小时的那个棚有7个录音室,一个后期,还有一个大的控制室,是对外营业的。我自己住在一公寓里,楼下是我起居的地方,楼上的两个卧室被改造成了一个录音间和一个控制室。我自己的大部分设备都在那个商业棚,但我也管它叫Home Studio(家庭工作室),貌似不太公平哈
一般情况下,如果雇我做全职,那么是60美元一个小时。如果是一天(按12小时算的),那么是450美元,这是这里的棚费。但是如果你要找更大的棚,差不多在80到120美元一个小时,或者你也可以跟他们谈按天算的费用。如果小一点的棚的话,差不多在20-40美元一小时。
美国现在录音这个圈子日子很难,大的棚关门大吉的也很常见了。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音乐产业的一些惰性和愚蠢完败在基于互联网的出版发行以及合法下载模式下。那些公司的反应太迟钝了,到现在还不愿意接受技术革新带来的新世界,依然在用老的思维操作音乐产业,其实这在美国几乎都已经没活路的!唯一能赚钱的、并且是能赚点大钱的就是那些流行的明星,但其实他们是被一堆合约持有人完全控制的,是这些背后的人真正掌握了你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完美形象甚至很好看的歌舞。他们掌握了市场的营销,所以就算你喜欢音乐,但要在这里面生存也是非常难的。我只能希望观众和听众能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时间能说明一切,最终肯定是那些全心投入到音乐里去的那些艺术家才会受人尊重,他们的作品才会值那些钱。但事实往往有点尴尬,绝大部分普通人都觉得那些艺术家是有钱人,所以这些艺术家应该不会在乎那些所谓“音乐共享”网站提供非法下载所带来的损失,因为每个听众都觉得自己的下载只损失了艺术家50美分而已。
第二,还是有些录音棚和工作室在坚持营业,因为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明星会过去录音啥的。基本上他们多数人都认为去个像样的棚里录音和制作,是能够带来高质量产品的。但是有些人干脆就自己买了ProTools HD这样的尖货、还有一些适合自己的话筒啥的,在自己家里干活,这些个东西也就2万美元左右就配差不多了。但是,大项目用大棚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越是大牌音乐家,越是喜欢买了设备在家做,他们在家可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尤其是后期工作。
第三,从另个方面说,很多人都可以攒钱买一些2000-3000美元的设备回去在家就可以干活了,用不着出门还要花钱找人来干,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买到的设备和那些大腕是一样的!所以也可以出来那个水准。他们其实没有意识到,那些个大腕在设备系统上花的钱可能是他们的十倍还多!并且人家还花了很多钱去请很专业的录音师、乐手啥的,人家那质量是这样堆出来的!我见过一些本地的乐队,他们花了2、3千美元买了一些设备回去,结果发现还要花不老少时间琢磨这些设备怎么用,最尴尬的是那些设备其实还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专业,并且自己的操作水平离专业水准还很远。结果么,就是他们出来的东西咋听都不对劲。到那份上,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花了不少钱和时间,但是录音质量和最终专辑的质量很那个啥…于是就扔一边了。但是听众才不会管你这些呢,对吧?他们只管听就好了,这样的专辑他们是不会去听的,电台也不会去播这种质量的东西,于是,他们连露头的机会都没了,更别说和人家“互动了”。
对艺术家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应该是投入足够的时间玩好他们的音乐,而不是去折腾那些应该是工程师玩的设备。如果他已经买了不老少好设备,自己又玩不好,那还真不如请个专业的工程师来帮你折腾这些设备,只要让这些设备出来你要的那个声就行,这样反而更省时间,最终的质量会更好。只有这样,你买的这些设备才值。把钱和时间花在值得花的地方,这才合算嘛!你的音乐质量好了,就有人听了,有人听了你就赚钱了,然后你就可以生存下去了。
表面上看,我说的这些观点是有悖于我卖设备这个营生的。但是仔细想想,我的这些观点其实是为了帮助那些人,让他们可以用对设备用对人、做出最好的声音,做自己擅长的、做自己能做好的才是正路。
6. 问个比较私人的问题哦,您可以不回答。 Sweetwater給您的薪水能够支付得了这么多录音么?我知道,在美国除了录音以外,你还要支付一些其他的费用来确保你可以自由使用这些录音。
Jon: 实际上…Sweetwater不給我发工资的,我在那里的收入基本全靠卖设备的分红。如果我卖你一样东西給你打折,那么分我的钱就少了。如果这礼拜没卖出啥东西,那么我就基本上没钱赚。但如果干得好,客户都很照顾我,那么我就多赚一点。所以我要用自己的技术和知识帮助客户,才能让他们尊重我、信任我,随后在我这里买东西。
如果看上啥新设备了,我也要先攒够钱。最近一年多,我才攒够了一笔钱可以进一台新的苹果了。
7. 您的每张专辑似乎主题和文化位置非常明确,通常一张专辑您会花多长时间?每张专辑在选择主题方向的时候,有没啥明确的规则或者长期的计划?
Jon: 对我自己而言,Dream Rodeo这系列的专辑是一个长期任务。我需要在每种民族的音乐里找到一些特别的口味和元素,然后还要去想办法找合适的歌手为一张专辑带来一些方向和想法。这种事情除了自己花心思,还要靠运气的。所以我还真不知道下一首歌里会出来啥。通常,我都是先去录歌手。多数时候他们唱出来的东西都是我这辈子都没听到过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先听听她唱的东西,然后完全凭感觉去跟她唱出来的东西来做编曲,一开始也是只在脑子里过一下,想法略为成熟了之后我才会去引导她唱一些和声。
有些时候就不会那么顺利。我平时接触的各种歌手比较多,如果有我觉得合适的,可能我会让歌手一下录完10多首歌。然后我就花上个3、4个月慢慢做编曲的事情,然后发給这些歌手听,让他们給我一些意见和想法。我的作品都比较长,所以一张专辑差不多都是8首歌左右,即使这样,每张专辑都可能花上个几年时间。长期参与到Dream Rodeo这个案子里的所有人,都不是全职的,所以我只能尽量做自己能够做到的。有时候歌手听了小样后会觉得不那么满意,那我就缠着人家进棚重新录。
在编曲阶段,我会反复听原始的vocal轨,特别是开车的时候,经常会搞出一些新想法。然后有一天早上我就会突然觉得可以了,让脑子里的这首歌引导我把它做出来。我比较喜欢一口气把基本编曲全部做完,所以有时候会从上午6点一直做到半夜。做完之后我会慢慢再琢磨着改,通常一首完整的编曲会用上一周的时间,不过最终完成定型差不多要两周的样子。就这样一直保持着,到现在差不多20多张专辑了。有时候是几首或者几个风格穿插着做,因为很多时候歌手和乐手要靠运气去等或者找么。
8. 我们都知道做唱片其实已经不怎么赚钱,甚至完全不赚钱了。那您花这么多时间和投入下去,怎么获得回报呢?
Jon: Dream Rodeo这个系列的案子,是从2000年夏天开始的,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做。不过到现在一分钱也没赚到过,时间和钱都不知道花了多少了。但这是我的热情所在,谁让我喜欢这个呢?
不过我也确实已经开始和一些做营销的公司合作,他们已经答应从平面设计开始包装操作,把我的音乐放到CD Baby和iTunes那样的店里去推。但具体到上架估计要年底了。到那时候大伙就可以知道我是不是能赚点钱回来了。我的生活就是去创造些东西,尽量能够让我和很多人接触到自己的灵魂的,即使我知道这个不赚钱,我也愿意继续做下去,这是我的动力,我也愿意为之付出足够的热情。这事情本身就是我自己内心里的艺术,也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就是我生活的本质。
9. 据我知道,World Music这种风格在美国80、90年代曾经火过一小段时间,现在只是少部分人的爱好。那么您做这种音乐在美国能不能有机会出头或者一举成名?
Jon: 确实是这样的,World Music在美国不像其他有些国家那么流行。我在Dream Rodeo主页首里也提到过一种美国本土的赞美诗,美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我只要做一些我觉得是World的东西,那它就会自然变成World Music。我觉得,不仅仅是美国,在其他地方也是这样。我们把美国以外的很多不同地方的元素捏到一块儿,甚至这些东西在当地也是主流,那也没关系啊。比如说咱这有一种叫做Bluegrass的传统音乐,还有美国的黑人灵歌,这些都是可以成为我音乐的一部分,事实上我也在找能够表现出这些味道歌手。
其实我也知道我的音乐对那些只听主流音乐的人来说有点不待见,但是我也知道总是有一些人和我差不多,希望听到一些更深层次内容的音乐,而不是听过拉倒。我的这种音乐是需要慢慢体验才能体会的,这种音乐就是这样来品味儿的。我相信,这种音乐只要能在外面卖,就有人乐意听。
有些音乐是在你关了音响之后还会在你脑子里缠绵许久的,那才是味道。
10. 在美国,一个新手通常怎样可以出头?必须是特立独行、充满新鲜感的音乐并且极富热情么?或者说怎样的年轻人在美国才可能出头?
Jon: 很多人也问过我这种问题,答案么…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很不幸的,但这确是事实。我觉得这事情是这样的,你有百万分之一的几率被发现,并且前提是你不是一般地有天赋,最后你才有可能出名。
还有一种,你非常有才,并且很能耍,除了年轻以外你还要很帅或者很好看,并且后面有人撑你,再加上你非常努力,这样大概有50万分之一几率被人看到并且出名。
当然啦,在美国人人都是有机会的。比如说你拿出去的小样非常抓得住人,歌确实很好,而且你又很帅,这样成功的几率非常高。不过呢,之后你要准备好百八十万美元,去聘请娱乐圈里最有势力的那些代理人来帮你卖专辑。
这些最顶尖得代理人费用相当高,但是他们基本上不会只給你一些忽悠。如果他跟你说,你出名的条件还不错,可以前期先付个6万美元啥的,就是说你里成功很近了,至少这个代理人应该说是比较靠谱的。当然,他们也不会只收你这个6万美元了事,你想走更远一点,你就要继续付钱,每走出一步都要付一笔钱的。这种做法是比较职业的。
在美国,除了你要有过人的特点或者天赋以外,你的巨大成功完全是建立在前期的巨大投入上的。这是很现实的、很残酷的事实。而成功与否是对主流社会而言的。
我也有一个这样的娱乐行业代理人,这人主要做主流明星和小成本电影的,他很愿意和我合作,并且承诺完全能够实现我希望的样子。但是,我没这么多钱付給他。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找投资人,但是美国最近一些年的经济不如以前那么火,所以我越来越感觉单靠找投资人是不太现实的,而且那种事情会耗掉我很多时间和注意力。不过我最近突然发现可以去中国试试看哦,听说中国出了老多新贵的,百万富翁遍地都是!不知道那里有没有人愿意为一件高风险、但很有意义的事情投资:-)
11. 你平时会在一些公众场合、例如酒吧啥的做现场演出么?你主要玩啥乐器?
Jon: 我已经好多年没在那种地方演出了。17、8岁那回儿玩乐队时候经常演。这些年哦我一直都在棚里玩乐器。
最近我是在考虑是不是找几个人一起去教堂那样的地方玩乐队,我有几个朋友在那里玩,他们有时候会来找我帮忙,但是因为我的棚有活儿。我有很多吉他,还有几把贝司,但我自认玩得很烂。我主要弹键盘,是弹电脑里的软件乐器,有时候也玩一些其他乐器。我收集了很多世界各地的打击乐器,这些东西我倒是玩得还算不错,很多Groove都是我自己录的,尤其是小打。而且多玩小打也給我带来不少想法,可以用到Dream Rodeo这系列专辑里去。
如果要说那个乐器我玩得最好,那就是我自己的棚,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大乐器!
确实,我的音乐要做现场相当难。每首歌都要至少一个歌手,有时候还要两个,而且每个歌手至少要进12到16轨。但是我也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在现场用一组歌手重现成品里的样子,能够现场演奏的乐器就用现场。因为语言问题,每个现场的歌手可能要学几种不同语言的歌。这也挺好玩的哈!只是考虑那种做法的花费和难度…恐怕N年后可以变成现实。
Dream Rodeo系列专辑里,其实有一些是器乐的,完全没有人声。有些歌里面,即使用了人声,也是这么一两句。有时候因为录的素材不够或者没法很好地用,我只好自己上去扯几嗓子,当然我有自知之明,呵呵…。所以这种时候编曲就变得重要了,可以让整体效果变得还不错,这里有个例子可以听听哈: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y-song-notes-usa-it-is-well-with-my-soul
12. 通常来中国的都是大大小小的腕,多数是商业性质的演示或者演出,反正说啥都是好,但后来仔细看看貌似人家好像也不常用那些东西,或者只是他工作系统的一部分。可不可以介绍一下你自己的工作站和你的主要设备?
Jon:电脑录音这块,我是从PT开始的,但是随后发现PT的MIDI功能有点弱,就转到了Digital Performer上去。我喜欢DP是因为它的兼容性,并且可以设置自己习惯的环境。我的DP已经完全按我自己的工作流程和习惯来设置的了,我也跟人比较过,好像没啥人会像我这样用DP的。绝大部分DAW系统都只关注怎样可以让你干活更快,这不是我要的。但是!在这周围我居然是干活最快的!我做自己的音乐的时候,更多地是考虑每个细节的完美、是不是我要的,干活快不快完全不是我会关心的。
我是比较喜欢DP的,虽然很多人对这东西非常晕。如果你对DP有足够的了解,你会发现它允许用户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做自己的音乐,这样其实你可以干活非常快的。和PT或者Logic、Cubase不同的是,每个窗口都可以单独打开,比如说轨道窗口和MIDI打谱窗口是完全分离的,音频轨道也是独立窗口,主编辑窗也可以独立打开,这样你就可以把窗口随便放了,只要顺手就好。当然,一开始你可以会把桌面搞得非常乱,不过等你习惯了之后,你反而会觉得那样更适合你的性子,反而能很快找到东西。有些人属于那种如果把家里理整齐了反而找不到东西了。
自己做棚那么久了,用过的设备估计要列老长老长的。除了自己买的设备,我也租了不少High End的设备,这些东西太贵了。Dream Rodeo网站上有一份清单的,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gear-list 。
13. 之前跟你这里买一些设备的时候,您好像对设备和技术非常懂行,而且我经常会收到你的“设备故事”邮件,介绍一些设备的历史啥的,相当有趣。这些东西您都从哪儿学来的?
Jon: 这个问题在上面我已经提过的,其实在Dream Rodeo网站也有一些资料,我打算慢慢添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上去。如果你想咨询一些设备、或者要买一些东西啥的,可以直接来邮件找我 jon_gillespie@sweetwater.com。
在Sweetwater网站上(http://www.sweetwater.com/)有很多设备资料甚至是视频介绍都有的,我们一直希望顾客从这里不仅是买到合适的东西,而是能了解更多关于这些设备的经验和讯息。如果有任何人想收到每月的“器材故事”邮件,不买设备也没关系啦,直接给我邮件跟我说一下就行,我会把你加进去的。
参与这个MV制作的所有人都是志愿者,基本都是业余的。
最近我也在找一些能唱韩语歌的歌手,尤其是能用韩语唱基督教赞美诗的那种。如果谁有这方面的朋友或者消息,麻烦推荐一下哈!
关于那些世界各地主题的专辑,我列了一些链接:
- 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y-song-notes-china-ma-ma-how
- 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y-song-notes-burma-ta-da-khupato
- 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y-song-notes-okinawa-yesu-yu-amuri
- 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y-song-notes-korea-goodse-re-mideumma
- 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y-song-notes-angola-unidos-em-cristo
后记
Jon在认真考虑并且回复了我那些比较现实的采访问题之后,我和他通过邮件又聊了一些中年男的想法。其中有个邮件的内容,我觉得可以放到本文作为结尾,他欣然同意了。Jon: 我对自己的现状其实很满意了,也很充实。但是我太太Vivien (http://www.dreamrodeo.com/wordpress/vivien) 还在留学,我都50的人啦,居然还没当上爸爸。我太太觉得她还算年轻,还有时间可以做点别的事情。
但这并不是说我对现状不满意,我只是觉得自己是到了当爸爸的岁数了。这么些年来,我的棚经营地还算很成功。不过,因为一些私人原因,有段时间把我搞地非常痛苦,好像钱永远不够用,每天都要努力把工作做好。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我知道自己是谁,我知道上帝把我放到这世界上来是为了有些比钱更重要的事情。
10多年前,我开始意识到,我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人类的一份子,并且被鼓励、被推着往前走,在这个过程里学会自我发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往前一起走,甚至能够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我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我在棚里面的职责是帮助别人发现和尝试一些东西,这里的工程师和那些来录音制作的制作人也是本着这样的态度工作的,到现在都这样。作为Sweetwater的销售人员,我有机会去帮助更多人,我也很乐意做这些事情。看着他们学会掌握这些东西,甚至看到自己的一些潜力,我很满足,虽然我可能只是间接地帮了点小忙而已。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
2018-05-16
匿名
放弃也许是因为不够热爱吧
-
2018-05-16
匿名
有人在追寻梦想时没有达到期望,便选择了放弃。而有人却选择坚持当年的那份初心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