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音频黑五来袭:今年软件最划算的折扣,错过再等一年!

Manley 年度最大活动,总裁亲自来华签售

续写传奇性能:Sennheiser MD 421 Kompakt 紧凑版全能麦克风评测

Alctron MP73EQV2 麦克风放大器 / 通道条评测:重现 Neve1073 的传奇声音

Ample Sound 发布「鼓-风雷」音源

好不热闹的羚羊:促成 Antelope Audio ZEN 系列全家福的 ZEN Q 音频接口简评

Leones 添加于 2021-12-02 ·

分享到微信

暂无评论


Antelope Audio(羚羊)作为顶尖高端音频设备制造商早已是业界共识,他们最新一代的经典高端桌面型音频接口ZEN Tour 拥有强大的效果处理能力和极高水准的AD/DA转换,所配备的输入/输出接口也堪称同类产品中最全。那么问题来了,旗舰级 ZEN Tour 的昂贵价格也同时为喜爱羚羊品牌的消费者设下了很高的门槛,令不少人因囊中羞涩至望而却步。


不过继羚羊在2021上半年推出了面向大众市场的ZEN Go之后情况则大为改观,不到4000元的官方售价据说市场反应尤为热烈。可是平民版的ZEN Go 价格虽然便宜,但对于某些段位的音乐人来讲,似乎在功能上又不足以施展拳脚。于是在笔者看来,Antelope Audio 这次推出的ZEN Q 就是为了填补那些早已看中羚羊品牌,但在消费能力上却还“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空白。笔者最近就在试用这款产品,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轻盈便携、不再负重


首先,ZEN Q 的外观与ZEN Tour、ZEN Go 如出一辙,依然采用了全金属材质、醒目的全黑机身并且搭载了一块彩色屏幕,再加上醒目的超大主控旋钮,可谓是完全遵照了ZEN系列的传统。不过与ZEN Tour相比起来,ZEN Q 显然袖珍了许多,用一支碳素笔来做参照想必读者自会心中有数,确实是节省了不小的桌面空间。

 

笔者也曾经试用过ZEN Tour ,虽然也是一款主打桌面便捷型的产品,但这种便捷恐怕只是相较于专业机架型的音频接口,真把ZEN Tour 放在背包里再带点线材啥的,其实还真是挺沉、挺占地方的,总感觉有那么一点负重徒步旅行的感觉。而ZEN Q的尺寸却只有198 х 137 х 57.5 毫米、800克的重量,相比起不包括电源就已达1.6 公斤的ZEN Tour ,至少是轻了一半,缩了一大圈。


直接供电的雷电3


ZEN Q 是由Thunderbolt 3总线直接供电的,所以也就没有外部电源接口。从而为拥挤的插排省去一个电源位,也同时进一步缩减了接线空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ZEN Q 仅与雷电3兼容,由于供电功率问题,它即使通过外部转换器或转接线连接至雷电1/2接口也是无法使用的。


当然,Tpye -C型的USB 3.0接口肯定不行,如果你非要试试,接上后就会像上图一样白屏而不能启动。也就是说你在购买之前,一定要确认自己的电脑接口和线材是否是真正的雷电3,这里再次强调 ZEN Q没有额外的电源接口。苹果近几年的电脑都是雷电(雷雳)3接口肯定没问题,由于向下的兼容性,新款的雷电4也能正常使用。需要提防的主要是Windows 电脑,由于品牌繁多、良莠不齐,你一定搞清楚你电脑的接口是否是真雷电3之后再决定是否应该入手ZEN Q。


如果以正确的雷电3(雷雳3)方式接入设备,ZEN Q 在Mac 电脑声音设置下的输入/输出是像上图这样标注的。


14进10出的I/O


ZEN Q 的2个高品质独立话放位于产品背部,提供全模拟(话筒/线路/吉他高阻乐器)组合接入,话放的增益高达65dB,支持48V幻象电源,也允许将这个两个接口链接为立体声输入,该通道位于 ZEN Q的软件控制界面中的通道1和通道2(见上图)。


仅支持线路和吉他、贝斯高阻乐器接入的TRS接口位于正前方,在ZEN Q的软件控制界面中位于通道3和通道4(见上图),也可链接为立体声输入信号。上图中音频接口最右侧的两个耳机插孔(HP1 和HP2)提供高质量的耳放,声场平坦宽阔。这个两个耳机的音量是可以独立调节的,你可以用音频接口上那个主控大旋钮进行切换、调整,也可以在软件控制界面中直接调节。

 

输出方面则包含两对TRS输出,除了一对用于主监听(Monitor L/R) 立体声输出之外,还有1组可独立调节音量的线路输出(Line out 1/2),该接口允许你连接第二组监听音箱做对比,或是再连接至其他外部设备。此外,还有1 个最多可拓展至8个通道的 ADAT 输入,以及具有两个进出通道的S/PDIF 数字接口,所以总共加起来就等于是14进/10出,看来ZEN Q还是具有较强的通道拓展能力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ADAT输入所提供的 8 个数字音频输入具有采样率限制:44.1/48 kHz 是8 个输入、88.2/96 kHz 是4 个输入、176.4/192 kHz 是2 个输入。至于为啥没给个ADAT输出呢?那恐怕就是ZEN Q 的产品定位问题了,也正是与旗舰级的ZEN Tour 的设计差别之一。

14进/10出接口总览:

  • 2 × Mic / Line / Hi-Z 输入(话放增益65dB)
  • 2 × Line / Hi-Z 输入
  • 1 x ADAT 输入(可拓展8个输入)
  • 1 x S/PDIF 输入(相当于2个输入)
  • 1 × TRS立体声主监听输出, +20 dBu, DC-coupled
  • 2 × TRS线路输出, +20 dBu, DC-coupled
  • 2 × 立体声耳机输出
  • 1 x S/PDIF 输出

非触控的检视屏


ZEN Q 搭载的检视彩屏现在仅能作为信息显示而不像ZEN Tour那样提供触控功能。从实际体验来讲,即使不提供触控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只需把面板上的主控旋钮与GAIN(增益)、HP/MON(耳机/监听音箱)按钮结合起来使用即可,调节各项参数和系统设置也很轻松。这里印有羚羊图标的那个键充当的是「返回」键,而需要重点提示一下的是,上述按键和旋钮都可通过单击或长按两种方式去组合使用。


软件安装

ZEN Q的软件安装和设备激活想必无需笔者过多介绍,羚羊官网提供了中文语言的详细说明,你只需按照提示步骤下载好Antelope Launcher执行安装即可。


当然,你一定要注册一个自己的羚羊账户,并且即使在安装完成之后,有时也会再提示让你进一步升级固件或是安装最新版本的驱动之类。


非常遗憾的是,这次笔者正在使用的Windows 电脑上没有雷电3接口,因此也就无法在Windows系统下进行测试,所以这篇简评仅提供在mac 系统中的展示。


以上是笔者在Studio one 5中选择ZEN Q后将缓冲设为128采样之后的延迟性能,不到3毫秒的延迟性能超出了预期。


直观、易用的软件控制台


ZEN Q的全新软件控台也非常直观便于上手,笔者觉着更适合个人工作室使用。最上方可选择时钟源、采样率以及锁定设备。


下面第一行的4个通道即是前文提到的4个模拟输入,你可以在这里直接调节话放增益、切换48V幻象电源、链接成为立体声输入或是执行反相操作。


点击上图「小话筒」按钮后会弹出羚羊集成自家Edge 系列和 Verge建模话筒的操控界面,ZEN Q与这些话筒配合起来使用当然效果最好,这也是体现出羚羊系产品最大整合价值的操作步骤之一。不过羚羊的Edge Quadro 话筒在ZEN Q中是无法使用的,因为它需要四个话筒输入支持。而正如前文所述,ZEN Q只有2个话筒输入。

关于羚羊Edge 系列话筒的测评,感兴趣的朋友可参阅 Midifan 早前的文章: 《Antelope Audio 羚羊话筒 Edge Solo 与 Edge Quadro 试用体验》


另有值得一提的是,ZEN Q的软件控台中自带的AuraVerb混响也有了一些新变化,使用了特殊算法提供8种不同的控制,包括1个“Color”参数来创建从暗淡到明亮、炙热感觉之间的变化。24 个预设由屡获殊荣的音频工程师兼制作人 Brian Vibberts 提供,可直接用在该控制界面中的音频通道间实现诸如听湿录干。


AuraVerb 混响其实更多是为现场表演和监听而设计的发送效果,转动“发送”旋钮可在软件控台上聆听所应用的混响,拖动“Returns”区域中的推子可从监视和/或耳机中实时听取效果。


ZEN Q支持通道间的路由调节和内录,使用起来并不复杂,它的所有声道都可以自由发送的,所以,你可以使用LoopBack通道把其他音、视频软件或是网页上的声音录进来或是从事直播,相比ZEN Tour的Matrix界面更容易上手。


ZEN Q 附赠的效果器插件都可以在DAW 中通过AFX2DAW加载后直接调用,这是ZEN Q较低价版 ZEN Go 的重大区别之一。上图是笔者在Logic中的加载展示,总共包含37 个来自Synergy Core平台的免费效果,具有2个话放通道条、4个均衡器、5个压缩器、22个吉他箱头/箱体、1个扩展器、1个噪声门、1个混响和1个调音表。


ZEN Q 的AFX IN选项卡允许用户最多加载8个Synergy Core建模效果,这比ZEN GO增加了一倍,更大的效果组合空间也更好地发挥羚羊强大的芯片效果处理能力。


由于ZEN Q 自带的大量高品质效果器都是依靠内部的芯片来运算的,虽然避免了占用电脑的CPU的资源,但本身的也会产生更多热量,所以在机身两侧所开的大排散热孔也还是很有必要的,这能保证该设备在高负荷运行状态下能具有更佳稳定的表现。


关于技术指标和音质

ZEN Q支持从44.1~192kHz的超高采样率,在技术参数中标称具有122 dB动态范围的A/D转换和127dB动态范围A/D线路输出转换。从数据来看都处于同类产品的顶尖行列,而且与羚羊ZEN系列的旗舰产品 ZEN Tour相差近乎毫厘。也就是说,你可以只花一半的价钱得到与ZEN Ture 相同的声音品质。是的,笔者至今仍持早前的观点,我们不必过于纠结谁比谁高出或低于几dB,那是硬件工程师的技术竞赛,音乐制作终究还是关乎听觉的艺术。

  • D/A 转换(动态范围): 127 dB、THD + N: -115 dB
  • A/D 转换(动态范围): 122 dB、THD + N: -116 dB
  • 供电和数据传输接口:1 × Thunderbolt™ 3 总线供电
  • 时钟:第4代 AFC™ 声学聚焦时钟、64-bit DDS
  • 采样率:44.1、48、88.2、96、176.4、192kHz

最后再来简单总结一下ZEN Q的优缺点:

  • 轻盈小巧便于携带,减少桌面占用空间
  • 使用雷电3总线供电并传输数据,无再需外接电源
  • 维系ZEN 系列传统外观和操作逻辑,新老用户都能轻易上手
  • 大旋钮、液晶彩幕,操控感较强并且手感好
  • 两个高品质分离式话放与羚羊最高端的ZEN Tour 如出一辙
  • 超高精度的“声学聚焦”时钟技术是纯净音质的有力保障
  • 录音、混音和回放最高可达24位/192kHz
  • 业界领先的 AD/DA转换,标称127dB的动态范围
  • 耳放监听音量可分开调节
  • 附带多款高品质的效果器插件,FPGA芯片硬件运算不占电脑CPU资源
  • 所有效果器都可通过AFX2DAW直接挂在任何DAW中
  • 支持内录功能。可自由设置音频路由

 

在缺点方面,唯一让笔者觉着不太舒服的就是ZEN Q 的盒内中并没有附带雷电3连线,由于这种线缆并不像USB线那样普及,想必绝大多数人手里可能都没有,而若你手里没有这类富余线材,就可能还需要网购一根才能为设备供电开机使用,这直接关乎到用户的最初开箱体验。解决办法是如果你打算购买这款产品的话,最好能从商家那蹭一根,自己买的话不同品牌的售价大概在百元左右或是更高。

 


结语

综上所属,ZEN Q 的推出为喜爱或看好Antelope Audio(羚羊)品牌的音乐制作人在该系列中提供了更多选择,恰好填补了高端ZEN Tour 与低价ZEN Go之间的真空地带。至此,ZEN 系列的产品线终于凑成了全家福,高/中/低档三款产品能满足各种段位用户的需求,而无论你最终打算选择哪款,羚羊在业界引以为傲的顶尖专业录音棚级的声音质量,肯定会为你带来更加专业的体验和感受。

 

文章出处 https://www.midifan.co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