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ifan 来到「森林岛」总部探寻时尚设计之源

UE Pro 正式开启 25 年促销,旗舰 UE Premier Pro 直降 8500 元

Waves 发布 Curves AQ:世界首款自主型均衡器

Cycling’74 亚洲交流会火热报名中,附日程抽奖活动

Midifan 亲临 PreSonus 大中华区新代理德成音频,看看他们要搞什么事儿?

DIY 母带制作变得如此简单

安小匠 添加于 昨天 ·

分享到微信

暂无评论

在家中进行母带制作时,调整混音的音调是最具挑战性的方面之一。幸运的是,Profiling EQ(轮廓均衡)插件可以提供帮助。(Profiling EQ,指的是使用均衡器来分析匹配一个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到另一个信号或参考曲线。──译者注)

没有什么能替代经验丰富的母带工程师,但我们并非总是负担得起聘请他们的费用。家庭母带制作永远不会与专业母带制作完全相同,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一种校正均衡技巧,这应该能帮助你迅速提升你Demo作品的混音质量。这种技巧在现在的EDM流派中相当常见,我也发现它被用在现代商业嘻哈音乐(modern commercial hip-hop)中(我称之为“嘻哈流行乐〔hip-hop〕”)。从理论上讲,没有理由认为这种技巧不会对那些从事其他风格音乐制作的人也有帮助。


运用粉红噪声(pink noise)进行练习

从概念上讲,这种思路与我在2014年12月的SOS中描述的“粉红噪声”混音技术相似(https://www.soundonsound.com/techniques/mixing-pink-noise-reference),因为它涉及到使用粉红噪声作为参考。但是有一些重要的改进。首先,我们是通过均衡器来改变整个立体声混音的平衡,而不是通过调整各个通道的增益/推子来平衡混音。另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区别是,你不必长时间让自己的耳朵承受粉红噪声的大声爆发。相反,我们将使用“Profiling EQ”来捕捉噪声的参考曲线——实际上,如果你愿意,在做这一步时你可以静音你的监听设备。我们的目标是在这里完成曲目,而不是为混音做准备,这不可避免地意味着对你的耳朵和判断力要求更高。并且请注意,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将你的曲目与粉红噪声的轮廓相匹配;我们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起点,以确保有一个合理的平衡。除了均衡过程本身,我还会提出一些其他方法,撒一些微妙的魔法粉尘进行增强——而不会破坏你的混音!

你需要一款优质的均衡插件。它必须包含一个频率分析器(frequency analyzer),能够捕捉和显示参考曲线,并且能够应用一个“校正(corrective)”的均衡曲线,以匹配源材料的频谱平衡(spectral balance,即音轨能量在频率谱上的分布)与所选参考的标准。市面上有相当多这样的均衡器可供选择,包括:Voxengo的Curve EQ(与Cubase Pro捆绑销售,但也单独销售用于其他DAWs);Logic Pro的Match EQ;Melda Production的MAutoEqualizer以及Tokyo Dawn Labs的Nova GE(免费非GE版本不具备此功能)。我相信还有更多这样的插件。到目前为止(截至本文首发的2017年。──译者注),我最喜欢的工具是FabFilter的卓越产品──Pro‑Q 2。它不仅拥有一些使操作变得简单的优雅特性,而且还拥有一个美观、简洁、可缩放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演示目的,所以我在本文的示例中使用了它。

你还需要一个粉红噪声源。大多数DAW都会内置合适的测试音调(test-tone)或噪声发生器(noise generator),如果没有,你可以下载Melda的MFreeFXBundle,其中包含了他们的MNoiseGenerator。当然,当你在细化结果时,你需要良好的、效果真实的监听设备。如果你的混音室声学效果不佳,我发现使用一副好的耳机来完成这项工作是完全可能的。


逐步操作

场景设置已经足够了。我将带你逐步了解这个过程,参考Shane Hopkinz的曲目《Trouble》作为例子。虽然我使用的是FabFilter Pro‑Q 2和Cubase,但你应当能够将我的指导调整应用到其他工具和DAW上。


图 1 要配置Pro-Q 2以使其捕捉你粉红噪声声源的轮廓,请打开“分析器设置”弹出窗口。(图片来源:Eddie Bazil)

第一次使用这种技术时,你需要将粉红噪声的轮廓捕捉到你的均衡器中——尽管如果你使用的是Tokyo Dawn Labs的Nova GE,请注意它内置了一个方便的“匹配粉红噪声(match pink)”功能。以下演示在Pro‑Q 2中如何做到这一点:

第一步,在你的数字音频工作站(DAW)中的立体声轨道上插入噪声发生器插件。目前你可以绕过(旁通,bypass)或静音它的输出,以保护你的听力。

第二步,在下一个插入槽(insert slot)中放入一个Pro‑Q 2的实例,并打开它的分析器部分,你可以在该插件默认GUI的底部,大约2kHz区域找到它:将光标悬停在该区域以打开小型的“分析器设置”弹出窗口。如果你愿意,可以将倾斜参数(Tilt)设置为3dB/oct,这样粉红噪声就会显示为一条水平线,有些人发现这样更容易操作。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保持自然状态,即0dB/oct,所以我在这里使用的就是这个设置。无论你选择哪种设置,在使用Pro‑Q 2时保持该设置的一致性都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在均衡处理的过程中,在调节均衡器设置之后更改了这个“倾斜”设置,你的参考曲线将不会随之改变!

第三步,你还可以设置分析器的速度;速度越慢,捕捉到的曲线就越平滑(默认设置通常对粉红噪声来说已经足够好)。

第四步,保持插件GUI的默认20Hz~20kHz频率范围,并同样注意Y轴的刻度。最初将其设置为显示±30dB的范围,因为一些初始设置可能会有些极端(我稍后会讨论这一点),但在微调处理结果时,将其放大到类似于±6dB或±3dB的范围。要更改此设置,请单击GUI右上角的dB值。

第五步,将你的粉红噪声发生器开启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从大约-20dBFS开始(dBFS,即“分贝全量程”〔Decibels Full Scale〕,表示信号强度相对于数字音频系统的最大可能值。0dBFS代表最大不失真电平。——译者注),然后根据需要调整音量,但要确保为后续的其他处理留出足够的空间。对于Shane的曲目,我最终调整到了-9dB。

第六步,在Pro‑Q 2的分析器设置中,点击EQ匹配按钮。分析器在最初的一秒钟左右会有所跳动。等待分析器稳定下来,然后从“参考(Reference)”功能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保存输入为参考频谱(Save Input As Reference Spectrum)”,并给它一个有意义的名称,比如“粉红噪声”。

恭喜——你现在可以在任何项目中调用你的第一个粉红噪声轮廓了。在你继续下一步之前,值得通过在捕捉参考材料时对粉红噪声应用倾斜,来为这个参考曲线构建出带有一些变化的小型参考材料库。为了在Pro‑Q 2中获得一个稍微更明亮的目标曲线,你可以在分析器的倾斜设置为1.5、3和4.5 dB/oct时捕捉噪声,然后在进行均衡处理时将设置回调到0dB/oct。(对于其他不以这种方式工作的均衡器,你可以通过在噪声源后放置一个倾斜均衡插件〔tilt EQ plug-in〕来实现类似的效果——稍后会详细介绍倾斜均衡器)。你也可以提取你最喜欢的平衡良好的商业曲目的响应,但重要的是要注意,你的参考曲目应该与你要处理的曲目具有相似的能量和节奏——例如,如果一个曲目每小节有四个鼓点而另一个只有两个,或者一个曲目的速度是95 bpm而另一个是135 bpm,那么节奏中的能量将会无益地扭曲响应。对于EDM,我经常发现1.5dB/oct的曲线效果不错,但最佳选项因曲目而异,也因流派而异。当你掌握了这种技术后,尝试几种不同的曲线,看看效果如何。


设置匹配

现在是时候处理你想要进行母带制作的曲目了,所以将文件放在你的立体声轨道上。你需要循环播放歌曲的一个合适的部分;我通常从副歌或者最活跃的部分开始,因为这些部分通常比安静或动态变化较大的部分更能代表整体混音的平衡。你可以在之后与其他部分进行比较,以检查所做的更改,并在必要时进行微调。

同样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确保你的音轨源和粉红噪声参考曲线大致处于同一平均电平。如果不这样做,匹配EQ(Match EQ)可能会产生一些过大的提升和削减,这对调整并无帮助。你可以在播放音轨的同时,通过调整剪辑增益(clip gain)、通道输入增益,或调整前置于Pro‑Q 2的修剪插件(trim plugin)来实现这一点,同时观察已选择粉红噪声参考曲线的Pro‑Q 2分析器。在Pro-Q 2的主用户界面上,你应该能看到三条曲线——源音轨曲线、静态的粉红噪声参考曲线,以及“校正”曲线,后者是需要应用于源音轨以使其与参考曲线匹配的均衡曲线。按照上述描述调整源音轨的水平。忽略那些偏离平均水平的峰值和谷值:将低频端对齐,使其平均峰值在参考线上下1或2分贝之内就足够了。如果你在这里尝试一些不同的粉红噪声轮廓,你会发现其中一个比其他的更接近你的混音响应。完成这一步后,就是时候进行实际的均衡处理了:


图 2 多数的DAW都包含了一款合适的粉红噪声生成器。这里我用的是随附于Cubase的Test Generator。(图片来源:Eddie Bazil)

第一点,在播放曲目的同时,按下“匹配(Match)”按钮。Pro‑Q 2将会将校正曲线应用到源音轨上。然后,就像施了魔法一样,结果听起来会很糟糕!但不用担心,我们还没完成,匹配功能已经在频谱中最有用的部分放置了EQ节点,以便我们对曲目进行调整。

第二点,底部弹出的窗口应该会变成一个滑块,通过它你可以指示Pro‑Q 2显示更多或更少的EQ节点。你可以设置多达24个节点,但这可能会让屏幕上显得有些杂乱;大约15个节点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起点(有些均衡器你可能需要用更少的节点来凑合使用〔由于有些均衡器插件的限制或设计,用户无法使用最大数量的EQ节点,或者使用更多节点会导致界面过于拥挤或处理能力不足。——译者注〕)。

第三点,因为我们没有限制粉红噪声的带宽(如果你喜欢,在创建参考材料库时可以尝试这样做),匹配算法在混音的高频端(top end)和低频端(bottom end)过度补偿了,这些地方通常有很少的音频活动——我们不需要在20Hz以下和16-~18kHz以上有大量的提升!为了纠正这一点,只需移除最高和最低频率的节点(右键点击节点并选择“禁用(Disable)”或“删除(Delete)”)。去掉这些节点后,你可以在Y轴上稍微把视图放大一些。

第四点,现在音质应该开始有所改善,但仍然会有些失调,所以下一步是关于平衡和平滑响应的处理:本质上是根据自己的偏好,减少正在应用的校正量。一些均衡器提供了干/湿控制,这可以用来进行调整,但这种变化并不总是显示在均衡器的图形界面上。在Pro‑Q 2中,选中所有的频段/节点,并使用浮动的增益旋钮来平滑响应:向一个方向转动旋钮,削减的部分会得到提升,而提升的部分会得到衰减;向相反方向转动则效果相反。


图 3 匹配过程的初始结果会因为高频和低频的巨大提升而听起来很糟糕,所以需要移除最高和最低的增益提升。(图片来源:Eddie Bazil)

这就是你必须真正开始用上自己的耳朵和判断力的地方。当然,这取决于具体的音频材料,但通常你会将EQ曲线的增益/衰减范围限制在±3dB以内,甚至可能更小。完成那些步骤后,将显示范围调整到±3dB,以便你能更细致地查看响应情况。这将帮助我们在进入下一个阶段时更加精确。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严肃的微观编辑(micro editing),根据我们所听到的内容来精细调整曲线。我倾向于考虑相邻频段之间的关系——当你增强、削减或移除一个节点时,这会改变相邻节点周围的曲线形状。在截图中,你可以看到,即使在移除了低频端的初始大幅增强(initial wild boost)之后,10~30Hz范围的强度相对于50Hz的区域仍然很高。所以我在大约25~30Hz的地方设置了一个低切滤波器,并为相邻频段收紧Q值(带宽)。在进行这类调整时,仔细聆听非常重要——在这里,我特别关注这些调整对低音鼓(kick drum)的能量影响,以及其更广泛地对混音低频端的影响。完成这些调整后,我将它与未经母带处理的混音进行了比较——整体听起来更加平衡,低频端也更加紧凑。


更高级的技巧

尝试聆听混音中不同的关键元素,因为应该会有一些节点,可供你通过提升或削减一两分贝来微调某些部分。例如,如果军鼓听起来有点闷,你会发现通过调整中低频区域某个节点的增益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当然,由于这是一条已经进行过缩混的音轨,做出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其他元素,因此你可以探索一个高级技巧,即将Pro‑Q 2设置为“中部/侧边(Mid/Sides)”模式,你可以通过点击底部的“左/右(Left/Right)”字样,然后右键点击节点来选择“立体声放置/中部(Stereo Placement/Mid)”。现在,那个频段将只影响中间信号,允许你调整中央定位(centrally panned)的军鼓(snare),而不会影响到任何定位在一侧的吉他或键盘部分。尽管这个方法非常出色,但特别要注意提防对主唱部分可能造成的附带损害。

根据你的听力技巧和信心水平,你可以对混音的不同方面进行调整和微调。但我建议你不要做得太过分,因为如果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这只能随着经验的积累而获得——很容易就会抵消你所做的所有工作,最终导致挫败感!保持你对目标的专注:校正混音的整体平衡。如果你发现自己试图做得太多,你要考虑重新审视混音,调整那些造成问题的不稳定元素。


EQ之后的处理

之前,我提到了“添加一点魔法粉尘”的可能性,有一些微妙的技术可以为混音注入一些活力。

整个混音的宽度是否符合你的喜好?如果你不能确定,试着将它与你喜欢的参考曲目进行比较。如果你认为它需要更宽或更窄,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插件。任何使用延迟和相位移动(phase shift)的效果都可能在单声道监听混音时引发真正的问题。你能做的是使用中/边成像插件(Mid/Sides imaging plug-in)(用于将立体声信号分解为两个组成部分:Mid〔中间〕和Sides〔两边〕,允许音频工程师独立地处理这两个信号,以调整立体声图像的宽度和深度。──译者注)来改变中信号和边信号之间的平衡:边信号(Sides signal)与中信号(Mid signal)相比越大,混音听起来就越宽广,而且单声道混音也不会受影响。我经常使用Voxengo的免费MSED插件来实现这一点,但Pro‑Q 2内置了这个功能:将通道模式设置为“中部/侧边(Mid/Sides)”(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做),然后在GUI底部,将鼠标悬停在10kHz区域附近的数字上(默认设置会显示为“100”)。此时会出现一个双同心旋钮,其中内部旋钮用来确定整体输出水平,外部旋钮用来调整中信号和边信号通道之间的平衡。

我最喜欢的技巧之一是使用谐波增强器(harmonic enhancer)(也称为“激励器〔exciter〕”),来增强混音中的低频、中频部分的能量。在这个阶段,通常不适宜对最低频率和最高频率(very lowest and highest frequency extremes)进行此类增强,而这些频率本应在均衡处理过程中得到妥善处理。在立体声文件上进行EQ削减的一个后果是,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混音中的多个元素,而且你不能轻易地用EQ提升来补偿EQ削减——它们会抵消你已经达到的效果!然而,激励器增加了新的频率信息,而不是增强已经存在的频率,所以它有时能够很好地填补音频的不足。


4 这个画面,显示了最终应用到Shane曲目上的均衡曲线(在应用了高通滤波器,并手动调整选定节点的增益之后),以及母带处理链的其余部分。(图片来源:Eddie Bazil)

 在图 4中,你可以看到我使用在Shane曲目上的信号链;请注意,激励器(由Fine Cut Bodies提供的一个方便、免费的VST/AU插件,名为La Petite Excite)被放置在Pro‑Q 2之后,但放置在Softube TLA Leveling Amp之前。这个激励器的设计非常简单,只有两个频段,以及一个“CV”平滑功能——目前你可以忽略电平匹配(level-matching)和噪声底(noise-floor)功能。    你需要非常细腻地处理;过度使用激励器很快就会让你的混音听起来脆弱无力,缺乏力度!关键在于在Pro‑Q 2和激励器之间反复调整,直到低频和中频之间达到良好的平衡。(对于一些流派,特别是混音复杂的摇滚风格,你可能需要一个更精细的激励器,这样的激励器允许你调整它所激励的频率。)

在激励器之后使用TLA 100为我们提供了另一层温和的平滑处理;如果你能在增益和增益减少(Gain Reduction)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那么整个混音中都能听到那种亮丽的弹性。


最终平衡调整

最后阶段,也是我处理所有混音时会做的,是运行一个带有倾斜均衡(Tilt EQ)频段的Pro‑Q 2实例,作为一个平衡工具。这种非常简单的技术只需要一个EQ节点,将其设置为倾斜(右键点击节点并选择“形状/搁架式倾斜(Shape/Tilt Shelf)”),并放置在你混音的“轴点(axis point)”上。轴点,或者说“支点(pivot)”,是我们想要使整体响应(overall response)倾斜的频率。你应该选择的频率,是非常依赖于音轨能量在频谱上的分布的。如果低频端从40Hz开始,高频端大约在16kHz结束,你需要在这两个值之间的最有效区域放置倾斜效果。开始时,我倾向于使用低频端作为一个视觉参考点,因为我所工作的流派都是以低频端为主导的(在EDM和Hip-Pop中,处理好低频端是制作的点睛之笔!)。对于这个特定的例子,我以频谱分析仪作为我的向导,将节点放置在低频端下降到中频范围的位置,如图 5所示。


5 作为最后的润色,尝试使用Pro‑Q 2的倾斜滤波器来听听看曲目是否更适合稍微亮一些或暗一些。找到正确的支点频率(pivot frequency)很重要,这取决于你正在处理的音频材料。同时请注意,这里展示的设置相当激进,并不是最终用在Shane曲目上的设置!(图片来源:Eddie Bazil)

你可以使用同一个Pro‑Q 2实例,倾斜功能会调整其他节点的位置。但如果你不太习惯使用相同的EQ响应,只需在信号链的末端再放置一个Pro‑Q 2实例,并在中间位置创建一个全新的节点。选择了倾斜节点后,你可以增加Q值(按住Q旋钮进行增大或减小),或者移动增益旋钮。这让你能够实时试听,了解音轨低频端和高频端之间的平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频部分听起来应该是没有经过太多改变的,并且由于你所做的轮廓匹配和手动编辑,它应该听起来相当不错。如果你不使用Pro‑Q 2,或者你想要访问更详细的倾斜EQ功能,那么我建议你试试Tokyo Dawn Labs的TDR Slick EQ,或者Softube的Tonelux Tilt。


写在最后

这种简单而周全的方法,仅使用三到四个(如果包括倾斜平衡的话)处理阶段,并且给予你极大的自由度。它的优点在于,你可以根据其他阶段的情况自由调整每个阶段,进行愈发精细的调整。虽然优秀的母带工程师仍然能够做得更好,但我发现这种方法让我在制作听起来专业的Demo的道路上走得很远。

感谢Shane Hopkinz允许我使用他的曲目《Trouble》。如果你想支持这位有才华的年轻人,请访问Shane的Facebook或Soundcloud页面:


作者简介:Eddie Bazil

Eddie是Samplecraze的幕后人物,他的采样作品在无数唱片中都能听到,现在他还提供一系列音乐制作教程视频——包括介绍这项技术的视频!Eddie的职业生涯涵盖了为包括AON、DJ Shadow、Juice、Pet Shop Boys、Spandau Ballet、Busta Rhymes和DJ Krush在内的艺术家进行Program、混音和制作。他还创作了许多电影配乐和剧院音轨,并为Emu/Ensoniq、Propellerheads、Kiesel、Sound Effects Library、Native Instruments和Arturia等一些备受尊敬的制造商制作了材料,这里仅列举了一小部分。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amplecraze.com


关于响度

任何关于母带制作的文章,如果不至少考虑响度问题,都是不完整的。有了平衡良好的混音,如果你愿意,可以用限制器(limiter)稍微增加一些响度,但尽量不要削减太多顶部——如今真的没有这样做的必要,它可能会让你的混音在大多数播放系统上听起来软弱无力。这里不是详细讨论这个话题的地方,但值得指出的是,几乎所有流媒体服务(YouTube、Spotify、Apple Music、Pandora等)现在都采用了“响度标准化(loudness normalisation)”,它们标准化到的最大响度大约是-14LUFS——所以给自己准备一个响度计,如果你的响度超过了这个标准,问问自己为什么,以及你的混音是否因为减轻限制器而获得更大的动态,从而听起来更有冲击力!


音频示例

在我们的网站上,你可以找到Shane Hopkinz曲目的三个摘录,它们可以帮助你了解这项技术可以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一个是任何处理之前的;一个是经过匹配EQ处理之后的;还有一个是经过本文描述的所有处理之后的效果。

下载链接:https://dt7v1i9vyp3mf.cloudfront.net/assetlibrary/d/diy-mastering-1117.zip?DLwaRaSjsme7Qdyp2MUEY2DThuWT8PVT



本文出自《midifan月刊》2025年03月第228期

 

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