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M 2019 展会:MIDI 2.0 原型测试大揭秘
在NAMM SHOW 2019展会上,MIDI协会举办了一次闭门原型测试会,向核心MIDI会员展示了目前的MIDI 2.0进展情况。
我们之前的文章已经探寻了MIDI 2.0对比MIDI 1.0的变化,不熟悉或者已经忘记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深入揭发:MIDI 2.0 草案正式公布!它到底有多神奇?到底能干嘛?》
而MIDI协会最近再次披露了在NAMM SHOW 2019闭门会议上的一些新的进展。
制作MIDI接口的Bome Box公司展示了一个新的设备,可以将MIDI 2.0信号下变换为MIDI 1.0信号,保证整个MIDI 2.0传输过程中也可以兼容老的MIDI 1.0设备(现在能买到的所有设备都是MIDI 1.0,无法通过硬件更新的方式升级到MIDI 2.0,所以这种转换器应该未来很多人都需要)。
现场摆放了一台改装过的Yamaha Montage合成器,每个琴键上都被贴上了可以感知琴键触摸的上下位置的传感器。通过MIDI 2.0协议可以实现复音音量变化。也就是每个琴键发出的音符有自己独立的音量大小,而不是统一所有音符都是一样的音量大小,请看视频演示:
每个音符也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弯音程度,也就是复音弯音,请看视频演示:
MIDI 2.0还可以实现整体的微音程变化(不是移调,而是直接改变每个琴键的音高微调,让每个琴键做独立的音高调整)。也就是说你不再受制于12平均律,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配置做出非12平均律的音阶。请看视频演示:
最后MIDI协会还回答了一些大家关心的热门问题。我也在下面汇总一下。
要传输MIDI 2.0信息,是否需要特殊的线缆和接口?
不是的哦,MIDI协议最初就被设计为是一种「传输不可知协议」:
- 传输: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外一个地方
- 不可知:可以兼容任何接口、任何线缆、任何设备
- 协议:一套管理电子通信系统中数据格式的公约
所以,遵循MIDI 1.0而产生的MIDI 2.0也继承了「传输不可知」这个特点,就是说MIDI 2.0这种信息可以在任何介质中,通过任何接口来传输。在MIDI 1.0被发明之初,只有莲花状的5针接DIN口被定义为标准的传输接口,而后来已经被扩展到很多其它接口和传输介质中,比如:
- 5针接DIN口
- 打印机串口(老的8进8出MIDI接口就使用这种接口将MIDI信息传输到电脑)
- TRS小三芯接口(现在很多便携设备都用TRS小三芯接口来传输MIDI)
- 火线
- 以太网(不管是有线还是无线网络)
- 各种USB接口
所以MIDI 2.0的接口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MIDI 2.0可以直接在以前老的MIDI 1.0信息传输介质中传输吗?
不可以的哦。需要针对MIDI 2.0重新做新的传输配置才可以。
MIDI 2.0定义了全新的「通用包格式」好可以更好的在现代化的传输介质中传输。新的「通用包格式」里同时包含了MIDI 1.0的信息和MIDI 2.0的信息,所以部分信息是MIDI 2.0和1.0都可以读取的。
目前最流行的传输介质自然是USB,所以USB也是目前MIDI 2.0最优先解决的传输介质。
MIDI 2.0的时钟更可靠了吗?
对的!而且连MIDI 1.0的时钟都被顺便改进了。新增了一个叫做Jitter Timestamps(时基偏移时间戳)的信息,可以同时支持MIDI 2.0和1.0使用。Jitter Timestamps的目的在于:
- 捕捉到演奏的精确时间
- 在受制于时基偏移的系统里用更精确的时间传输MIDI信息
- 不需要依赖于在发送端和接收端有系统级的同步、主时钟或明确的时钟同步
不过时间的错误有两个因素:jitter(时基偏移,决定了时间精度)和latency(延迟,决定了同步精度)。Jitter Timestamps机制只能解决jitter带来的时间错误,而多个设备之间的同步问题还需要衡量延迟,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无法通过Jitter Timestamps机制解决。
MIDI 2.0提供更好的精度了吗?
对的!MIDI 1.0只有7bit精度,MIDI 2.0的力度则有16bit精度和128个控制变化信息,16,384个注册的控制器,16,384个可分配的控制器。复音和通道压力、弯音则都是32bit的。
期待MIDI 2.0早日到来!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